?幼兒園廁所隔板的尺寸和高度需兼顧隱私保護、安全監護及幼兒使用便利性,具體要求如下:
?

一、隔板高度要求
通用標準
蹲位隔板:整體高度建議為 0.6米至0.8米(小班取低值,大班取高值)。此高度既能保護幼兒隱私,又方便教師觀察,避免幼兒獨處時發生意外。
小便池隔板:高度建議為 0.4米至0.5米,僅遮擋身體側面,不遮擋視線,防止幼兒在隔板后躲藏。
頂部留空:隔板頂部不做封閉,需留空 ≥0.3米,底部離地 ≥0.15米,便于清潔地面,避免積污。
特殊場景調整
男女分區:女廁隔板高度可統一至 1.2米至1.5米,增強隱私性;男廁小便器隔板保持 0.4米至0.5米,兼顧實用性與安全性。
無障礙單元:若有肢體不便幼兒,需預留 1個無障礙廁位,隔板可單側拆卸或寬度增至 0.8米,并加裝 0.5米高扶手,方便抓握。
二、隔板尺寸要求
平面尺寸
單個廁位:平面尺寸建議為 0.8米×0.7米,滿足幼兒如廁、穿脫衣物的基本需求。
相鄰隔板間距:小便池隔板間距建議為 0.5米至0.6米,符合幼兒肩寬,避免如廁時身體碰撞。
隔板與設施距離:隔板與蹲便器邊緣距離需 ≥0.2米,防止幼兒蹲下時膝蓋碰到隔板。
通道與空間
走道寬度:衛生間走道寬度需 >0.6米,確保幼兒進出順暢。
預留通道:隔板與對面墻體或洗手臺的間距需 ≥1.2米,避免幼兒排隊或通行時擁堵、碰撞。
三、材質與安裝要求
材質選擇
安全環保:需采用無甲醛、防潮、耐撞擊的材質,如抗倍特板、食品級塑料板,避免使用易開裂、釋放異味的劣質板材。
表面處理:隔板表面應光滑平整,無復雜花紋,減少污漬附著,便于清潔。
安裝細節
地面固定:瓷磚地面需用電鉆打膨脹孔,植入膨脹管后擰入螺絲;水泥地面直接使用加長膨脹螺絲(長度 ≥10厘米),確保深入地面基層。
墻面固定:隔板與墻體連接時,需加裝 L型金屬加固片(寬度 ≥5厘米),每個連接點至少 2顆螺絲,分散受力。
雙點固定:禁止僅靠頂部或單側固定,必須采用“地面+墻面”雙點固定,尤其高 0.8米 以上的隔板,防止幼兒攀爬時傾倒。
四、安全與細節優化
防碰撞設計
邊緣處理:所有設施邊角應做圓弧處理,避免磕碰風險。
警示標識:在隔板與通道平齊的側面(離地 0.3米至0.5米 處),粘貼 3厘米寬熒光防撞條,減少碰撞痛感。
防夾手設計:若安裝門,門軸需在外側,門閂為“按壓式”,避免幼兒推門時夾手。
清潔與維護
縫隙控制:隔板與地面、墻面的縫隙需 ≤3毫米,防止積垢,又能讓清潔工具伸入。
防水處理:廁所地面易積水,需在隔板底部(離地 0.15米至0.3米)涂刷防水涂層,防止長期受潮變形。
五、參考規范與建議
《建筑設計常用規范速查手冊》:廁位間隔板高度不應低于 1.2米(適用于中小學,幼兒園可適當降低)。
實際案例:部分幼兒園采用統一隔板高度 0.6米,寬度根據造型在 0.4米至0.8米 之間調整,兼顧實用性與靈活性。